办公室电话:
0834-2507977
学校与志愿者

支教调查报告-彭渤

时间: 2012-11-30 发布者: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 浏览次数:次

彭渤,2012年上学期,支教于凉山州喜德县北山乡都来小学。

2012年春节刚过,在彭渤23岁生日那天,彭渤的母亲把她唯一的孩子送到了西昌参加支教!这种精神一直感动并激励着索玛花人!

彭渤完成了他半年的支教生活,也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以下是他交给母校的支教调查报告


引言
彝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的山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彝族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达七百多万,是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对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且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字及语言。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本文中,除了对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之外,还会带大家深入了解彝族风情。
1彝族的民族史、文化背景以及生活背景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1】,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就比汉族少多了,所以彝族是一个血脉单纯的民族,4500年来,一脉相传,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民族。3000年前,彝族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就是三省交界的凉山山区。
彝族在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制社会。主要是由各个土司统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极少部分发展到封建制度,大部分长久以来都保持着奴隶制,直到毛泽东主席领导的共产党解放了西南地区,彝族才被彻底解放,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度跳过封建制度,直接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3】。
彝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很多民族特色乐器,彝族舞蹈也很有特色。彝族的各种民族仪式,如婚嫁,丧事,庆祝,迎客,都是以歌舞的形式表达。
彝族服饰,各地各有不同。凉山贵州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色,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2】。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有“把所有的家产带在身上”的说法。所以婚嫁时,父母会把女儿的嫁妆打造成贵重的首饰带在女儿身上,不仅漂亮美观,而且价值连城。
彝族房屋分为土房和木房两种。走访了云南和四川的大凉山小凉山,两地的房屋各具特色。云南的小凉山的彝族居民主要是以木屋为主,特点是通风较好。四川的大凉山的彝族居民主要是以土房为主,特点是白天阴凉防暑。
彝族平时以种植与畜牧业为主。每家都饲养猪、羊、马、牛和鸡。粮食主要是种植土豆(本地人叫洋芋)、荞麦和玉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凉山地区的少数民族现在主要以米饭为主食。蔬菜主要种植萝卜和小白菜。由于彝族聚居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常年干旱,所以蔬菜种植较少,九成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土豆。
彝族是一个酒文化浓厚的民族,无论节日,聚会还是迎接朋友,酒是必不可少的,酿酒是彝族少女婚嫁之前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彝族自制的米酒香醇可口,十分有名。
凉山地区的彝族通常只有两个大的节日,彝族年和火把节。过节时,彝族会全家聚集在一起喝酒,唱歌,跳舞,杀猪宰羊,做坨坨肉。火把节时,每个人都会在山上点燃篝火,手持火把彻夜狂欢,漫山遍野,将山照耀的如白昼。彝族人会将松香粉撒在别人的火把上表示祝福。火把节会持续三天,白天,人们会进行选美,赛马,斗羊,斗牛等活动。
2对彝族文化教育状况的调查总结
我所支教的地点是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喜德县西河乡火普组和北山乡瓦屋村3组。共走访彝族居民32家。
文化水平:在走访的民家中,大部分的成年人没有读过书,基本都是汉语文盲,只有极少数的几个成年人读过书,但是最高的文化水平也是在初三时就因为贫困辍学了,基本都是读到二年级到三年级,学会了基础的汉语后,就辍学打工或者回家务农。由于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妇女九成以上都是汉语文盲,甚至不会说汉语。男子会说汉语的在七成左右,但是能写字的却不到一成【4】。在老一辈彝族人的眼里,念书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最大的用处就是学会汉语可以下山打工。所以,念完小学三年级,学会基础汉语之后,就辍学了。响应政府学习文化知识的号召,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普遍高于上一辈人。但是八成以上停留在小学到初中文化。因为贫穷,大部分的孩子被挡在了高中的门外。在火普组的调查过程中,只发现一名大学生,一名高中生,因为山上的教育水平较差,所以学习基础较差,大学生吉火火子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考到成都的一个二专学校,另一名高中生是他的妹妹,成绩也只是班里的中下游水平。但是他们俩却已经是整个组文化水平最高的。因为贫困,他们的学费几乎用光了家里的所有的积蓄。对于凉山山区的彝族居民,培养一个大学生的钱,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对于普通的家庭,几乎是不可能供养一个大学生的。火普组的索玛花小学建成于2012年1月,在此之前,这里的孩子只能去别的乡上学或者处于失学状态。都来小学建于四十年前,年久失修,土房严重损毁,六十多名孩子,三个年级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当地的教育状况,匮乏的超乎人的想象。在这种落后教育条件下,与山下城市的孩子们共同竞争高考这座独木桥,培养一名大学生,几乎是不可能。在贫困和教育楼后的双重影响下,彝族人的汉语文化水平,普遍停留在文盲到小学水平。

3目前彝族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3.1生活影响
在计划生育法中,规定彝族一对夫妻可以生三胎。但是因为地方偏远,政府难以管理,所以凉山地区超生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在前几年,凉山地区完全处于无计划生育状态,因为观念落后,所以几乎家家超生。在调查的多少个家庭中,只有三家低于三个,其余二十九家由四个到九个不等。因为儿女众多,给本来就收入不多的家庭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供养一个孩子上学,对于一个生活在山区的彝族家庭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四五个孩子,这也是造成孩子失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就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带年龄较小的孩子,分担家里的农活,十三岁以后就出去打工赚钱,分担家里的开销和供养弟弟妹妹念书。每家的孩子,只有不到一半可以念书。

3.2观念影响
凉山地区的彝族居民,由于长期生活于深山,所以思想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对于他们来讲,念书的实际用处并不是很大,孩子只要会放羊,养猪,会农作,可以说汉语,能出去打工就够了。到学校念书,不仅不能在家里帮父母劳作,还会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所以,很多父母并不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念书。在我所参与的公益组织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建立爱心小学和输送支教老师之前,孩子不仅要走很远的山路念书,还要花费昂贵的学费。这个地方要补充一下,因为地处偏僻的山区,教育局难以管理,所以每个乡的中心小学存在着严重的乱收费现象,山里的孩子上学所花费的费用甚至超过了山下享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所以,很多家长并不支持孩子上学。知道我们的希望小学建成,有了支教老师,不需要教育支出了,家长才逐渐开始同意孩子上学念书。放羊,带孩子等工作都交给了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占用了孩子本应坐在教室学习的时间。这一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适龄儿童的学习。而孩子本身也已习惯了山里放羊劳作等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接受的,尽管孩子们渴望上学,但是每天在教室枯燥乏味的学习,让他们感到无意义,没兴趣。

3.3语言差异
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进步,彝族文字渐渐开始被彝族人所遗忘,也渐渐被汉字所取代。但是彝语作为彝族的母语却一代代的传了下来。而汉语对于彝族就成了第二语言。但在现在社会中,无论交流还是电视广播,普遍运用汉语,想要融入这个社会,汉语是不得不学的。本地的代课老师可以运用汉语和彝语进行双语教学,但是因为代课老师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普通话很不标准,所以汉语启蒙的一年级的语文,就交给了普通话较为标准的语文老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最大的难题,语言不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孩子们认字,读字,还是较为轻松的,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正是学习启蒙阶段,学习较快。但是要让孩子能够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却很难。往往是老师手舞足蹈的讲解很长时间,孩子依旧难以理解。如果让代课老师在旁边做翻译,则会延长上课时间,效率较低,而且因为缺乏支教老师,所以师资力量也不够。

3.4学习环境和条件太差
彝族家庭的房子里设置都很简单,除了床和柜子没有多余的家具。孩子每天回家写作业或者学习,连个书桌都没有,屋子里又很暗,所以只能在屋子外面找个地方坐着趴在腿上写。这样第一很累,不适合长时间书写,第二对眼睛不好,时间长了眼睛会疲劳,第三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山上虽然通电,但是因为道路条件太差等原因,每个月能停电二十多天,甚至连续停电两三个月,所以,每天回家后,就没有灯可以使用,天黑之后,就无法学习。孩子的家大多数离学校较远,家远的孩子每天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翻越几座山才能到达学校。每天上学走一个来回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每天到达学校和回家后,孩子都十分疲劳,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因为走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相对的学习时间也就减少,因为很少能用电灯,所以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学校用的是四十多年的土房子。窗子没有玻璃,甚至没有塑料纸,完全通风。由于年久失修,房顶塌陷,用木头顶着屋顶。汶川地震时,虽然凉山震感很弱,但还是将学校大部分的墙壁震裂,墙壁倾斜,学校的教室和教师宿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顶多处损毁,漏雨十分严重,雨天雪天,教室里有十几处大量漏水。冬天,下雪时,屋子里因为不见阳光,甚至比屋子外面还要冷,在零下的环境里,孩子的手甚至冻得无法握笔。山上没有医院也没有药店,孩子的体制比山下的孩子好一点,但是因为环境比较恶劣,生病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医生和药品,孩子就要休学在家,直到病自然痊愈才能回到学校继续上课,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病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小病,比如阑尾炎等),则可以直接致命。

3.5基础太差
汉族的孩子从学习说话开始,就耳濡目染,接受一切关于汉语的教育,并且从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一步一步的培养,才升入小学,并且每天都是用汉语交流,所以汉语基础比较扎实。山里的彝族孩子很少由父母亲自带大,大多数都是有哥哥姐姐带着,早期发展并不是很好。从小学习的母语是彝语,在上学前基本未接触过汉语。学会走路后,生活主要是在山里玩耍,帮父母放羊放牛等做各种农活,从未接受过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等正规学前教育,到上学年龄后,直接进入小学,所以学习基础很差,甚至没有学习的概念,虽然孩子们渴望上学,却不知道到学校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彝族山区的孩子长期食用洋芋,没有别的蔬菜,营养严重缺乏,很多孩子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身体发育远远落后于山下的孩子。八九岁的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只相当与山下六七岁的孩子。
3.6用品缺乏
因为交通落后,所以山上没有任何商店,孩子的学习用具无处购买,而一学期的学习用具对于一个普通的山区彝族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小学生普遍使用铅笔,使用量很大,价钱不菲,很多家庭难以支付,导致很多孩子无笔无本可用。念小学的孩子年龄较小,比较调皮,所以对文具的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这使本来就不多的文具更加雪上加霜。山路的环境比较恶劣,孩子每天走的山路几乎可以说是不是路,所以孩子每天上学来回走两到四个小时,很费鞋子和裤子。普通的鞋子走凉山的山路,基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就会碎掉,裤子磨损也很严重。学校的孩子经常在寒冷的冬天穿着露着脚趾或者掉了鞋底的鞋子来上学。冬天天气较冷,孩子因为缺少冬衣冬裤,学校教室又不保暖,很多孩子因为寒冷而不想上学,来上学的孩子,抵抗力不强的就会病倒。
3.7习惯恶劣
因为贫穷,很多彝族居民为了增加收入,采取了比较恶劣的方式。部分地区的彝族居民,偷盗、抢劫、贩毒等犯罪行为较多。这些行为也渐渐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很多孩子受父母影响,从小养成偷盗的习惯。
4在少数民族教育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式
4.1针对观念问题
在支教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父母反对孩子念书,而让孩子主动辍学的现象。虽然我所支教的学校并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免费发放铅笔和作业本,但是仍有家长以孩子要结婚和打工等理由阻止孩子上学。这个时候,家访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找一个彝语翻译带着孩子到家里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对孩子以后发展的影响。并且说明,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免费让孩子上学。孩子学会文化知识后,会给家庭增加收入,前期的时间投资,会给家庭带来比放羊务农多数倍的回报。很多彝族老乡,并不很明白这些道理,所以在做工作时,要耐心。无论花费多少口舌和时间,最终一定要达到孩子返回学校的目的。只要让家长明白,学习是对孩子以及家庭有益的,有利于增加家庭收入,家长通常还是会答应的。
4.2针对语言问题
因为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刚刚开始对口支援都来小学,支教老师到都来小学不到一年,所以来都来小学念书的孩子从6到17岁不等。部分较大的孩子会少量的汉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大年龄的孩子起到了翻译和助手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就像教婴儿说话般,要耐心缓慢,并且主要以动作和图片,辅以汉语解释来教孩子字和词的意思。拼音是汉语的基础,我刚开始教一年级时,虽然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但因为孩子的拼音基础较差,我脱离课本,重新教孩子拼音,在拼音基础稳定后,才重新开始教生字。
4.3针对条件问题
对于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环境,召开家长会,当地代课老师做翻译,跟家长说明每天回家写作业和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回家给孩子准备学习的书桌。每家都有间房子用的木材,父母自己就可以做简单的书桌。2012年三月初,全国各地网友共捐赠了一百五十多批捐款,共计三十一万元,重修都来小学,四月五号完工。崭新的保温板房,课桌,黑板,学校也修建了厕所。支教老师一致决定,孩子只要想在学校里学习,学校就随时开放,放学后,想留下的,可以自己留在教室里写作业或者学习。各地网友给各个小学捐赠了大量的常规药品,组织分发给各个学校的支教老师,如果孩子病了,由老师根据病情谨慎发放药品。
4.4针对基础问题
这是一个长久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所以,父母决定基础。这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汉语文盲,甚至很多都不会说汉语,想给孩子打好基础很难。但是随着爱心小学的建立,现在的适龄儿童已经全部上学学习汉语,下一代的父母应该大部分懂得汉语,可以帮子女打下汉语基础。对于现在孩子的家长,我们在家长会和家访的过程中,已经告诉家长,懂汉语的家长,要从小适当的教孩子说汉语,为以后孩子上学打基础。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适当的给孩子补充营养。
4.5针对物质问题
学习文具,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已向全国发出募捐公告,全国各地爱心网友捐来大量学习文具,支教联盟每个月会向各个支教小学发放文具用品,再由老师发放到每个孩子手里。发放后,还要跟孩子说明,要爱惜文具,这些文具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捐赠给他们的,不允许浪费。衣物鞋子也从全国网友那里募捐,旧衣是网友洗净后,捐赠过来的,还有很多网友专门买了新的童装捐赠过来。每学期开学,组织会用车运送上山,由支教老师负责发放到每个孩子手里。鞋子也有捐赠,但是较少,又因为山路比较费鞋,所以大多数孩子,依旧穿着破、破旧的鞋子上学,组织和所有的支教老师都在网上募捐,尽量早日解决问题。
4.6针对习惯问题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为长期处于奴隶社会,甚至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在人类文明史上缺失了一段,加之居于深山,与世隔绝,汉语文化水平又比较低。因为贫困,又没有文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极少部分彝族村民,在捐赠的发放过程中,甚至出现过哄抢的现象。所以,我们支教老师除了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最重要是,还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会做人,是人生的基础。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让他们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5在实践中的教育结果以及未来教育发展
都来小学位于凉山州喜德县瓦伍村三组。因为当地居民的习性是不吃午饭的,而且很多孩子家比较远,中午也无法回家休息,所以都来小学没有午休,上午上课的时间也比较晚。每周周一至周五上课,有的时候因为孩子基础太差学的慢,老师会在周六上午给孩子们补课复习。每天早晨十点到校早读,十一点开始上课。一天六节课,两节数学,两节语文,一节副科,一节自习写作业(因为回家以后没有桌椅,环境也差,所以空出一节课时间专门给孩子写作业)。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五分钟。我负责的是最基础的一年级的语文课。
因为孩子们的语言基础很差,所以我每天上两节半课语文。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水平让我相当吃惊。一年级下学期,本应该开始学习大量的生字,可以阅读简单的文章,可以做简单的陈述和简单的写作。但是我接手的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平均成绩只有七分,全班37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可以将47个拼音不标准的读下来,完全不认识拼音的,有13个,全班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正确的拼出音节。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意识到,我这个学期的任务,多么的艰巨。刚开始的一个月,是磨合期,我在逐渐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以及性格,开始摸索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我抛开课本,开始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教起。每天学习3到8个拼音,双元音一天三个,单元音一天6到8个。所有的拼音根据发音特点和拼写特点分为3到5个一组,一天教授1到2组。因为没有汉语基础,孩子学的很慢,发音也不准,带着读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他们依旧不会读,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当大的耐心。拼音共教授了两个星期,每天早晨让学习最好的孩子带着大家读半个小时,然后我带大家把前面学的反复纠正晨读半个小时。第一节课复习前一天学过的拼音,第二节课,学习新的拼音,跟着我反复拼读,然后教给他们如何书写。内容很枯燥,就是不停的读,先让孩子跟着我读三遍,然后让他们自己读一遍,我纠正,然后如此反复。头两个星期,因为每天要大声喊着领孩子读,加上学校地处2700的海拔,高原干燥,嗓子很快就哑了。中间穿插着拼音卡片,带图拼读,如此反复拼读反复记忆,每天晚上的作业就是让孩子回家拼读学过的拼音,然后把新学的拼音每天写一行。终于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班里的孩子基本能够自己读出学过的拼音,但是书写还远远不行。下面的一个月每天早晨的晨读都要带着孩子读一个小时的拼音。拼音学完,每天早晨都要巩固拼音基础,正常上课回归课本,学习生字。这个阶段不仅要教孩子认字,明白字词的意思,还要交给孩子如何拼读,其中包括了声调,正读音节等拼音内容。两节课,第一节课是复习前一天学过的生字,字义,也是反复朗读,第二节课学习新的生字,拼音的拼写和生字的笔画。
第二节课课程内容如下:
1、拼读黑板上生字上面的拼音
2、解释生字的意思
3、给每个生字组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生字的用法,学生跟着老师先读拼音,然后读字最后读词。反复读直到学生短暂记忆下来为止。
4、朗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因为一年级还不能读成句,所以通常最多读6个字)
5、解释课文以及文章隐含的寓意
6、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
7、讲解生字在课文中的字词的意思
8、讲解生字的笔画和书写
9、讲一个新的偏旁部首
10、拿出练习本在本子上联系写拼音和字,老师帮忙纠正
11、布置作业,内容就是当天学过的生字加拼音一个写一行,昨天学过的生字和拼音一个写五遍,下课。
刚开始,孩子还不适应我的教学模式,拼音基础也还不扎实,所以课程进度很慢要两三天才能上完一课,记住生字。一个月后,班里的孩子基本都可以拼读拼音,47个拼音可以默写下来认识少量汉字。这个时候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模式。学生字之前,我不再先拼出来,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把生字拼出来,然后我纠正。这样,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更多的将拼音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即使没有学过的生字,自己也可以拼读预习。最后的一个多月,孩子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我的教学模式,学习进度明显加快,每天可以上一节课或者一节半,将前面学习拼音的两个星期的进度完全补了回来。
在山区的孩子眼里,刚开始是没有学习的概念的,我们要慢慢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概念。课本的教师用书里有很多汉语小游戏,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山上的孩子因为不懂汉语,所以教师用书里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用。我们就要自己摸索。因为学习用具有限,所以孩子们都很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用具。奖励学习用具就成为了老师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最佳方式。
奖励方式:
1、 作业本很薄,每个孩子大概不到两个星期就能用完一个,所以规定每个作业本累计到得五个A的领取铅笔一管(分为A、B、C三个档次),鼓励孩子认真写作业
2、 每个周一早晨,会考孩子上个周学过的生字,都能读下来的,奖励铅笔一管或者削笔刀一个
3、 考试及格的奖励本子一个,前三名并且及格的奖励本子、铅笔、橡皮、等文具一套。
4、 期中期末考试及格的奖励文具一套,前三名并且及格的奖励文具一套加一套蜡笔或者水彩笔
当然,也有无论如何奖励都不会动心的孩子。总是不写作业的也有,讲道理,他们不听,所以,老师也有一套惩罚方案,我的原则是,学习不好,不罚,不好好学习,就要罚。
山上的孩子不比山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甚至有家长要求我们打孩子,这样才算负责,支教老师经过商量,决定以打手板和短时间罚站为惩罚方式。
打手只打左手,因为右手要写字,打手也是警示性的,不能真的使劲打,那样会伤着孩子。打手的目的让孩子们明白一些道理。
请家长的情况,最后通常都演变为家访,因为家长除了期末家长会,从来不会来学校。
到学期末,教学效果明显,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成绩也有所提升,不写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在“物质”鼓励下,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6总结
我所在的支教组织,叫做凉山州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组织的成员是一群善良热心的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去帮助那些山区需要帮助的人们。组织的负责人黄红斌大哥,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看到他们,我忽然发现,原来天使,在人间……
我支教的都来小学,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住的土房子,已经四十多年了,所以屋子的墙都已经倾斜,墙上的裂缝直接可以看到屋子外面,轻轻的吹一吹风,屋子里就不停的落土。一年级的教室因为年久失修,屋顶已经塌下来了,用了两个木头顶着,四年级的教室是牛圈改装的,没有窗子,只有一扇门,也没有灯,孩子们就在这种危险阴暗的教室里上课。这房子,感觉轻轻震一震就会倒塌。学校一共69个孩子,三个年级,三个班。每个班的孩子年龄都不一样,最大的有十六岁,最小的只有6岁。因为存在着失学的现象,所以,有的孩子16岁,只能上一年级。因为山区的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最远的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上学,所以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不回家,在学校上一天再回去。中午孩子们饿了,就啃个土豆。穷一点的,就饿一天,一天只吃两顿饭。在这里,我就没看见过一个孩子是胖的,一个个皮包骨头,蓬头垢面,因为营养不良,所以发育的都不好,比城市里同龄的孩子,个头小很多。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这里的山路。因为孩子经常帮家里人忙农活,不来上课,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要去家访,所以走过几次山路。代价是走坏了两双鞋,走碎了两条牛仔裤。这里的山路,说是路,其实根本算不上路,只是走过一两次,就算是路了……孩子们走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老师跟着走,要走接近两个小时,因为没有路,或者根本没法走,翻山越岭的,只容一人通过的小斜坡,旁边就是悬崖……孩子们,每天就走这样的路上学,每每想到这里,都是胆颤心惊。有次从孩子家里回来,迷路了,带路的孩子说,爬到山顶就有路了……攀着岩石往山顶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旁边是悬崖,山顶的风呼呼的吹,带路的孩子一口气爬上去,我中间休息了四次,到了山顶,往下一看,腿都是软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每天跋山涉水,走几个小时山路上学,饿一天,再走几个小时回家。回家后,还要放羊干农活,这就是山区的孩子一天的生活。
我所支教的凉山,是彝族自治州,所以山里都是彝族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化。来到这里,我们还要学会和少数民族老乡交往。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落后的民族。我们上山捐来的物资曾出现过哄抢和被偷的情况,更可笑的是,我们的组织成员上来送物资,结果被彝族人半路打劫,在说明上山的目的后,钱包依旧被洗劫一空。在支教的两个多月里,我也经历过村民要砸学校,要阻止我们上课等情况,在与乡亲们的相处过程中,出现过种种困难,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去解决。因为孩子们都说彝语,所以,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所以语言不通,成为了教学中最大的难题。有的孩子懂汉语,有的孩子不懂,所以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不能光说,还要表演,演示,用尽所以的办法和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我教的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平均成绩只有七分……所以,语文是这里孩子最大的难题。往往一天学四五个字,还学不会,今天会了,明天就忘记了,拼音教了一个月,还是很多不会的……让我头疼的很……
我所在的喜德县,是中国第一贫困县,说到穷,那真是穷的令人发指,让人吃惊了。穷到让人难以想象……家家都是家徒四壁,除了土豆,没有别的吃的,做饭,还是用柴,房子,还是土房,吃饭,都是土豆。因为山上缺水很严重,吃水都成问题,所以,彝族人一年洗不了几次澡,衣服都是黑的。每家一年的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如果家里有孩子念书,基本上就没什么收入了。这里是一个被现代繁华所遗忘的角落,所以这里的生活很原始,没有水,没有电,最要命的是,也没有计划生育……一家四五个五六个孩子,越生越穷。在我们的组织来捐物资之前,这里一家人都没有一件冬衣……孩子们没有衣服穿,山上一年四季很冷,孩子只能穿着淡薄的夏衣度过,衣服碎的都已经不能再补了,也只能穿着,因为没有衣服。这里的孩子,有的连一学期五十块钱的书费都掏不起,只能辍学。在正规的中心校读书,一学期要三百多块钱,这让很多孩子们,只能在家里望校兴叹。往往,我们都市的一顿饭,就能让很多孩子,念一年的书。但就是这么少的钱,依然阻断了很多孩子求学的路……
说起山区的学校,就不得不说一下代课老师。这是一个在中国流传了很久的名词。前几年说,中国已经免去了所有的代课老师。可是来了这里才知道,代课老师依旧存在。我们都来小学有一位,来洛小学两位,我们组织负责的学校一共有九位代课老师。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上。一位代课老师,每个月只有45块钱的工资,一年只有十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靠教书,代课老师的年收入,只有450块,但是他们每天却要上六个小时的课。这对于他们是多么的不公平,说起来,真是觉得既可悲,又可笑。刚来的时候,我问我们学校的代课老师巴且自古老师,是什么让他靠着如此微薄的工资在这个岗位坚持了17年,他是这么说的:“工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我不想我们的孩子,像我们这代人一样,没有文化,留在山里,要让孩子们走出山区,看看外面的世界,要有文化,有知识。即使没有钱,我也会一直教下去,一直教到我不能教了为止,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说起我们支教老师的生活,呵呵,倒是很简单,挑水,烧火,上课。因为是山上,所以电力的线路很差,经常一停电就是一两个月。凉山属于云贵高原,每年都很干旱,加上山上用的都是山泉,所以在六月雨季到来之前,挑水的池子也会干涸,吃水难也是家常便饭。在山区,最困难的,可能就是卫生问题了,因为是四十多年的土房子,所以屋子里,轻轻的一吹风,就会从屋顶落下尘土。往往一天课上下来,被子上都会有薄薄的一层土。屋子里所有的用品,几天不用,就会堆积厚厚的尘土了。都来小学所在地海拔2600多,如果没有概念的话,比较一下泰山吧,泰山的海拔才1500多。所以,在这个海拔,仅仅是走路,都会喘,但是我们支教老师,每天都要自己挑水,或者走一两个小时去家访。至于饮食,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豆,当然,也只有土豆……除了土豆,没有别的。山上缺水,水土流失严重,土质也很差,所以,漫山遍野,只能种土豆。因此,山上的乡亲们,家家吃土豆,我们支教老师,也入乡随俗,开始土豆生涯。没有土豆了,就让每个孩子从家里带点,我们就成了村里的土豆大户了,呵呵。至于蔬菜水果和肉,那基本上只能在书上看到的东西了。有的时候,组织成员也会上山看我们支教老师,但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且不好走,车子容易坏。
但是,支教真的那么苦吗?那要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了。如果是真心来帮助孩子们的,那,一切苦难,都是纸老虎。山路虽然难走,走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这里有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因为靠近香格里拉,所以,这里的自然风景特别美,这是都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甚至是金钱都难以买到的;虽然饮食只有土豆,但是,我们却又很多种做法,饮食依然很丰富,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厨艺,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条,炸薯条,红烧土豆等等;虽然孩子们有点笨,有点脏,但是他们有最纯洁的心灵,最纯真的笑脸,他们活泼,善良,可爱,总是抢着帮老师干活,老师没土豆吃了,他们就从很远很远的家里背着土豆,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送给老师;虽然山上的生活枯燥乏味,他们能玩的,就是我们的父辈玩的滚铁圈,跳绳,但是他们总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像是山中的小精灵,永远都是幸福快乐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看到这一张张笑脸,我们支教老师都感到幸福和快乐;虽然,孩子们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但是他们总是会认真的完成作业,让我们支教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虽然,这里是一个被现代化都市遗忘了的角落,但是,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物欲横流,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益的追求,没有彼此的背叛,没有黑暗的交易,也不用为了生活而日日奔波劳累,这里只有淳朴的民风,善良的孩子,热情的村民和安逸的生活。支教,真的很苦吗?我觉得不然,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才能真正的享受生活……很多人觉得支教很苦,我认为不然,他们的看法太片面这里的条件的确很差,却没有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份宁静;没有物质社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却多了一份祥和;没有需要防范每个人的戒心,却多了很多热情好客的朋友;没有了每天的奔波劳碌,却多了每天都能看到的笑脸,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三,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遗憾。人生苦短,就想多多行善积德,也不求什么回报,只求不留下什么遗憾,求个一生心安理得,
曾经有两个朋友很不理解我,问我为什么要支教,他们甚至很反对。我来的理由很简单,第一,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第二,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他们需要老师,而我,可以帮助他们,第或许这辈子做不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人物,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好歹,做个好人,仅此而已……
这就是我,一个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人,抱着一个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想法,来到了大凉山,来到了孩子中间,或许终有一天,我会离开他们,但是,都来小学,曾经留下了彭老师的足迹。我会对孩子们说:“我爱你们,不论到了哪里,我都会关心着你们,想念着你们。”
那些生活在深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心,需要我们的帮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进我们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帮助,也为少数民族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致谢
在此,我还要感谢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感谢你们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深入山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目前山区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以及照顾,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组织成员老邪哥哥,花儿,闲云野鹤,何二娃大哥和王跃校长,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也感谢和我一起支教的都来小学支教老师崔老师,李老师,肖老师,来洛小学支教的杨老师,王老师和羊朋小学支教老师钟老师。谢谢你们的照顾和支持,以及对我支教工作的的帮助。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而快乐的时光。


【返回列表】
{^include file="default/_IncFooter.html"^}